2020年12月19日,犇向2021:未来农资“营销+”千人大课经过一天的高质量分享学习,大家意犹未尽。20日,与会者早早来到现场,静静等待“产业增值”大课的开始。
不负期待,大咖助阵,“产业增值”板块首节课邀请到原华为人力资源总监,资深管理培训专家王奇珍博士分享《防熵增、建系统,让管理为企业增值》,王博士的讲解让人耳目一新。王博士表示,2020年充斥着诸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因素,但我国2020年经济形势依然能实现正增长。国家政府规划首先关注的就是农业,农业发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至关重要。展望2021年,我国经济将回归常态,农业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未来现代农业发展也将大有所为。农资人既要抬头看天,坚持国家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又要低头赶路,脚踏实地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那农资企业如何经营才能保持增量?王博士提出了他的观点: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熵是指体系的混乱程度,系统中无序或无效能量状态的度量。组织本身具有无序化倾向,无效的管理,组织系统的内耗、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管理目标偏移或者错位、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和冲突以及整个组织的衰退状态会使组织逐渐向无序、无效和混乱的方向运行。如果我们不主动投入能量做熵减,企业就会脱离我们的管控。要构建和维持企业耗散结构的管理系统,就要尽量克服系统的熵增,促使系统熵减。企业管理在相对封闭状态下,总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现象。所以企业需要开放系统,向外界主动做功。起起落落的业绩数字,动荡曲折的商业故事,往往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所有的业务都是表象,只有背后的组织生态和管理体系是真正的原动力。能够让组织生生不息的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防熵增的过程。
西罗葛拉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剑先生带来《赋能增值:如何在竞争中崛起》演讲,李老师围绕企业管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角度,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李老师说,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竞争,商业竞争并不是商业战争,商业竞争不是要干掉竞争对手,其终极结果是达成合作,赋能增值,促成产业升级。增值要关注焦点的转移,从竞争到增值,从战斗到服务,从互怼到点赞。李老师反复强调,在面对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分析原因比直奔结果更为重要,方法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广西财经学院教授、农业战略专家罗胜给大家分享《产业营销崛起:2021农资营销增值新思维》,罗教授说,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看清农资行业发展的本质,超越产品营销,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企业发展问题。传统农资行业朝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渠道迭代,产业的传导等趋势发展,传统的农资营销效益递减。农资行业从深度营销1.0时代(生产+产品时代)到技术营销2.0时代(产品+顾客时代),升级到跨界营销3.0时代(多元竞争和开放营销),产业不断升级突破,向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传统农资营销的促销和广告只是完成产品转移,农资营销的本质不是简单的产品交付,衡量一个好的农资营销模式标准是是否帮助种植主完成农产品增值。
罗教授表示,从产业大势中看农资营销,我国农业核心问题是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当前农业生产最主要是解决效率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农村土地改革及人口安置问题。他倡议全行业思考农业空间逻辑,是选择主权农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够不够吃),还是选择附属农业: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吃得好和安全)。罗教授还从农资营销角度出发,为大家梳理出农资营销诊断工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实用的方法论。
在犇向2021:未来农资“营销+”千人大课的尾声环节,春沣商学院名誉院长、简单营销创始人、深圳市百年盛世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赵一沣倾情献课,为千人大课送上了收官讲座《犇向2021:不靠差价咋赚钱》,赵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节课帮大家弄清三个问题:企业是不是靠差价赚钱?企业不靠差价能赚钱吗?企业不靠差价靠啥赚钱?赵老师说,企业不是靠差价赚钱,而是靠承担风险和提高效率赚钱。精选商品,打通供应链;压缩差价,增值用户群。提高认知,洞察市场规律,才能在大农业时代,深耕农资行业,收割产业红利。
至此,历时2天12小时,犇向2021:未来农资“营销+”千人大课思想盛宴已落下帷幕!在这短暂时间里,我们收获了荣耀的奖牌,得到了12位专家导师的启发点醒,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资朋友们!愿我们满载智慧与能量,乘风破浪,犇向2021!朋友们,我们相约来年再会~~